投稿给我们

垂杨还袅万丝金——西园雅集

垂杨还袅万丝金——西园雅集


张废枕



     古代文人除了日常生活、读书入仕之外,还有一项颇具仪式感但又轻松自在的集会活动,那就是“雅集”。





通俗来说,就是文人们在空闲时间找一处山林泉水,着家眷小童带上琴棋书画和酒菜,聚在一起边喝边聊,相互吟诗作乐,一唱一和之间尽显风流。情景就好比几个同学带上烧烤架,开车到郊外烧烤喝酒吹牛一样。


史上较著名的有西晋石崇的“金谷园雅集”,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雅集”,唐朝让王勃一夜成名的“滕王阁雅集”,北宋李公麟的“西园雅集”等。


在这些雅集中,又以“西园雅集”最为特殊,它所代表的精神,竟成为文人争相效仿的对象。在历史的长河中,向“西园雅集”这一母题致敬的作品层出不穷,展示了无穷的魅力。




《西园雅集图》据说最早为李公麟所制,描绘的就是这一为人津津乐道的西园雅集北宋苏轼、米蒂、黄庭坚、李公麟、秦观等人在驸马都尉王诜家举行集会,吟诗、作画、写字、谈禅、弹琴,好不自在。米苇还亲自撰写《西园雅集图记》详细记述其事,并就图中人物一一进行了介绍:

其乌帽黄道袍服,捉笔而书者为东坡先生仙桃巾紫裘而坐观者为王晋卿。幅巾青衣据方几而凝忙者为丹阳蔡天君,捉椅而视者为李端叔,后有女奴云坏翠饰侍立,自然富贵风韵乃晋卿之家姬也


“孤松盘郁上有凌霄缠络,红绿相间,下有大石案,陈设古器、瑶琴,芭蕉围绕。坐于石盘旁,道帽紫衣,右手倚石、左手执卷而观书者为黄鲁直,幅巾野褐,据横卷画渊明归去来者为李伯时,披巾青服抚肩而立者为晁无咎,跪而捉石观画者为张文潜,道巾素衣按膝而俯视者为郑靖老,后有童子执灵寿杖而立。




二人坐千盘据古桧下,幅巾青衣,袖手侧听者为秦少游,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为陈碧虚


唐巾深衣,昂道而题石者为米元章,幅巾袖千而仰观者为王仲至。前有蓬头顽童捧古砚而立,后有锦石桥。


自此以往,西园雅集便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后世历代文人画家们对“西园雅集这一主题或模仿创作,产生了无数经典作品


      据文献记载,南宋僧梵隆、赵伯驹、刘松年,马和之都画有《西园雅集图》,这些宋人作品巳不复存在,唯一幸存的一幅宋人画西园雅集》(今藏美国纳尔逊博物馆)出于马远之手。至元,钱选亦有临李伯时《西园雅集图》,赵昂亦传作有《西园雅集图》(《眼福编》初集卷十四),今台北故宫博物院则藏有传为赵氏所作的西园雅集图,上有虞集所作的《西园雅集图记》。


那么,“西园雅集”为何能够成为中国文人画的一个母题呢?这其中其实暗含了文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寄托。


明清时期,皇权对士人的压制尤为严厉。整个社会充满着动荡不安,统治者前所未有的封建文化专制使人感到窒息与压抑气广大汉族士人在贫困、压迫、怀疑的高压下生活痛苦难当。


文人画家们置身于如此黑暗的局面之中,也并无过多办法。大多时候只能采取退让,避世的态度,只能运用琴棋书画的形式来抒发他们的情感。矛盾的心理致使他们思想上追求超然出世高远淡泊,在现实中又只能身不由己。


文人画的鼻祖苏轼、米芾、黄庭坚成了明清文人画家心中的标杆,他们西园一会的逸闻自然成了他们理想中的完美境界。明清画家通过绘画这一母题来表达他们的渴望和憧憬。




2019-01-07 10:27
返回顶部